选择建筑场地时,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、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,对抗震有利、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。对不利地段,应提出避开要求;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。对危险地段,严禁建造甲、乙类的建筑,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。
山区建筑的场地和地基基础应符合要求
1 山区建筑场地勘察应有边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方案建议;应根据地质、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,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。
2 边坡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》GB 50330 的要求;其稳定性验算时,有关的摩擦角应按设防烈度的高低相应修正。
3 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。建筑基础与土质、强风化岩质边坡的边缘应留有足够的距离,其值应根据设防烈度的高低确定,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。
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
1 构件节点的破坏,不应先于其连接的构件。
2 预埋件的锚固破坏,不应先于连接件。
3 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连接,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。
4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钢筋,宜在节点核心区以外锚固。
防震缝的设置:留有足够的宽度,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。
相关资讯
最新产品
同类文章排行
- 碳纤维原丝纤度对碳纤维布性能的影响
- 碳纤维布加固的常见问题解答
- 在水下使用植筋胶植筋加固要注意哪些?
- 碳纤维布在粘贴时需要注意的事项
- 植筋胶和化学锚栓加固有什么不同
- 用碳纤维布来增强各种截面方法有哪些
- 加固用的单向碳纤维布怎么缠绕结构
- 钢筋锈蚀对混凝土结构的加固的影响有多大
- 碳纤维布是怎么加固危险建筑
- 植筋时,为什么要三刷三吹?
最新资讯文章
您的浏览历史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