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来到上海悍马建筑官方网站! 联系悍马收藏网站在线留言网站地图ENGLISH工程信息下载工程信息下载

悍马加固材料

畅销全球76国19年加固材料行业国际大品牌

连续9年获得《中国人保》承保24h咨询热线
400-012-6012

服务号服务号

热门关键词搜索: 灌注胶粘钢胶加固材料大全植筋胶碳纤维布

当前位置:首页 » 悍马加固材料资讯中心 » 行业新闻 » 人人都道西湖好,然而它却比西湖还美!

人人都道西湖好,然而它却比西湖还美!

文章出处:悍马加固材料人气:191发表时间:2017-09-30 16:08:00【

人人都道西湖好,然而它却比西湖还美!

人人常言西湖好,但郭沫若在1957年游览杭州后,却赞美在钱塘江大桥上所见之景比西湖还美,江畔的自然之美和大桥的雄伟之势,镌刻着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无往不胜的精神,让她熠熠生辉。

无论钱塘江上建造多少座桥,她作为“钱江一桥”的地位都无可撼动。

历经建造、炸毁、修复、养护,服役80年,至今坚固如昨——钱塘江大桥,创造了中国桥梁史的众多纪录。

破“八十一难”建大桥

破“八十一难”建大桥

“如果桥造不成功,你得跳钱塘江,我也跟你后头跳!”

无论从民用还是国防角度看,钱塘江都需要一座桥梁连通南北。1933年,在天津北洋大学教书的茅以升受邀赴杭州兴建钱塘江大桥。在此之前,国内几乎所有此类桥梁,均由外国人一手包办,因为中国人缺技术。

茅以升

茅以升

然而,钱塘江自古凶险,上游时有山洪暴发。下游常有海潮涌入,台风天则浊浪排空。故而老杭州人以“钱塘江造桥”来形容一件不可能的事。

茅以升调查后认为,只要人力、物力适当,“钱塘江造桥”并非不可能。他找来曾一同在康奈尔大学桥梁求学的同学罗英当助手,建桥经费则由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的曾养甫奔走筹措。

1935年,大桥正式开工兴建,但不久便迭遭各种困难。木桩难打、沉箱难装、钢梁难架……

钱塘江大桥开工典礼

钱塘江大桥开工典礼

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,建桥更是难上加难。战火很快延及华东。“八 · 一三”淞沪会战后的第二天,日军飞机初次轰炸钱塘江大桥,随后常来袭扰,所幸大桥本身始终未被炸中。

钱塘江桥

政府方面也给茅以升施压。开工不久,曾养甫对茅以升说:“如果桥造不成功,你得跳钱塘江,我也跟你后头跳!”

茅以升在回忆录中写道:“我为钱塘江桥施工日夜奔走,精神紧张,忽而愁闷,忽而开颜,有时寝食皆废。”母亲遂劝勉他,唐僧取经,尚有八十一难,何必着急!

工程虽难,人心却齐。工人们头顶飞机轰炸,夜以继日地赶工,终于建成了全长1453米,双层公路、铁路两用的钢梁桥。

1937年9月26日,大桥建成通车

1937年9月26日,大桥建成通车,粉碎了非洋人不能建造铁桥的神话,展现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,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。

钱塘江大桥

钱塘江大桥的建成通车,为抗日战争,国防建设和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。1937年12月,日军进攻武康,杭州危在旦夕。上海和南京之间铁路中断,大桥成了撤退的唯一通道。

据当时铁路局估计,大桥通车仅三个月,就抢运了大批军需、民用物资,有300多台机车和超过2000节客货车通过大桥,靠大桥逃避战火的难民不计其数,经大桥运送的抗战物资、民生物资就可再建5座钱塘江大桥,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抗战。

钱塘江大桥碑文如实记录了这段悲壮的史实:“然战役中军旅转运,人民疏散,及公私物资之抢救,胥以斯桥为孔道,所以保全国家实力者至大。虽甫成而遽毁,其效已大见于当世……”

不复原桥不丈夫,

不复原桥不丈夫

“抗战必胜,此桥必复!”

在建造钱塘江大桥时,茅以升便在桥墩里预留了放炸药的地方。他作了最坏的打算,难料局势突变。

于是,以后每天过桥的百姓都要从炸药上走过,火车过桥也同样是在炸药上风驰电掣行进。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,要算是空前的了。

持续3个月的淞沪会战,终以上海沦陷告终。杭州危在旦夕。1937年11月16日下午,茅以升接到命令,要在17日炸毁大桥,以防敌人过江。

他带人通宵把炸药放进桥墩的空洞及五孔钢梁的杆件上,并将100多根引线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内。17日清晨,茅以升又接到命令,要求大桥公路立即开通。

“抗战中要过江的人一直不绝,原来每天有一两万人坐义渡,上海沦陷后,要过江的人更多了,但大船多被征用,靠小船又不够,浙江省政府迫不得已开放大桥公路。”钱塘江大桥纪念馆管理员魏刚说。

钱塘江大桥成了战时的生命通道,自建成到炸毁的89天时间里,100多万军民借此得以转移。

1937年12月23日下午5点,敌骑已近,一声轰然巨响,这座雄跨钱塘江的大桥就此中断。南2号桥墩上部完全炸毁,五孔钢梁全部炸断,一切都和计划所要求的一样。

钱塘江大桥

为阻止日军南侵,钱塘江大桥被我方自行炸毁,当时国民政府将这张照片制作成明信片,向世界证明中国人抗战的决心。

为阻止日军修复大桥,茅以升随身带走建桥的14箱资料。随后多年,他离浙江、进湖南、入贵州、上四川、到上海最后回杭州,万里逃难,多次遭遇敌机空袭,资料却未有丝毫缺损。

日军占领钱塘江两岸后,苦于修桥,直到1940年才接通大桥公路,通行火车更是等到了1944年。

这些修理只为临时军用,一切因陋就简,如火车速度就严格限制。“茅以升建桥用了两年半,日军修桥则用了7年。”

大桥炸毁后,茅以升愤而写下:“抗战必胜,此桥必复!”1946年,茅以升回到劫后的杭州重修此桥。1953年5月,钱塘江大桥铁路、公路全部恢复通车,复桥夙愿终得实现。

 服役80年的“桥坚强”,“虽历浩劫而终不废其用者,工程建国,益信然矣!”

自1937年建成至今,钱塘江大桥已服役80年,远远超过了当初预计的50年寿命,如今仍屹立在钱塘江上,是名副其实的“桥坚强”。

钱塘江大桥

维修运营中的“高龄”桥梁,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,钱塘江大桥桥梁车间采用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破解养护难题。

随着时代变迁,一代又一代护桥人就像大桥上的颗颗铆钉、孔孔钢梁,忠于职守,让这座凝聚着先辈心血的“彩虹”在岁月的冲刷中永远美丽。

2004至2005年,大桥钢梁纵横梁结点板锈蚀严重,需要更换。这样的施工必须停运火车,移掉枕木,打开桥面。铆钉生锈打不开,最多时5层钢板交错一起,铆钉被拉的七歪八扭的。

但大桥人发扬敢打硬仗、敢啃硬骨头的精神,沐风栉雨,风餐露宿,用了2年时间完成了这一浩大工程。

2015年8月,大桥桥面迎来全面整修施工,需要在“天窗”点更换两孔钢梁、360根每根重200公斤的枕木,同时要将172根旧枕木抽出拉到桥下处理。

施工期间正值盛夏,经常刮风下雨,他们每天8小时坚守在桥上,人人自带干粮,一连9天。

据不完全测算,钱塘江大桥建成以来到现在的各项运营维护投入,按建桥当时的购买能力计算,至少可以再造2.5座大桥。

“虽历浩劫而终不废其用者,工程建国,益信然矣!”大桥建设的最初提议者曾养甫在《钱塘江建桥记》中说。

尽管大桥已投入使用80年,但每天依然通行汽车3万多辆、火车百余列,这既有以茅以升为代表的建桥先贤的卓著功勋,也有钱塘江大桥桥梁车间几代护桥人的敬业爱岗、精养细修、默默奉献。

钱塘江大桥

钱塘江大桥是中国现代桥梁的摇篮,为日后的造桥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,更为中国桥梁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和工程技术人才。

“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”。如今,钱塘江、长江、黄河之上,一座座大桥飞架两岸;跨江、跨河、跨海,一处处天堑变为通途。

如今,钱塘江大桥已经成为杭州的名片、抗战的记忆。沿着人行道走一走,就能感受大桥的沧桑。桥墩上和护栏底部,至今仍可见弹痕。

来杭州,只要知道你是外省来的游客,总会有人跟你提起钱塘江大桥的历史,如何建造,为何炸桥,又如何修复,如数家珍。

这是最好的纪念。


原文链接http://www.shhorse.com/Article/rrddxhhrdet_1.html

(本文来源于网络,悍马加固整理报道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另,转载请注明出处,否则后果自负。)

此文关键字: 钱塘江大桥 中国桥梁史